東京自由民主人權之聲

Voice of Freedom Democracy Human in Tokyo

2023年11月12日,魏京生等人在舊金山發起「中國國是會議」平台|Photo Credit: 中央社

作者:曾建元(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博士、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兼任副教授、華人民主書院協會常務理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事實上,臺灣如果要在中國民主轉型過程中爭取對於自身憲政民主永續發展最為有利的條件,積極參與形塑民主、文明和友善的民主中國,對臺灣的長治久安而言,絕對是成本效益最高的國家發展戰略。這也是我願意以觀察員身分參與的原因,即在國家認同和價值追求上,表明臺灣優先。

2023年11月15日,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第30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臨與會。

中國海外民主運動領袖中國民主運動海外聯席會議主席魏京生、對話中國智庫所長兼《北京之春》雜誌社長王丹、中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共同主席王軍濤乃於11日假舊金山倡議,將在海內外舉行中國國是會議(Congress on China’s Directions),其目標與任務:商議結束中共腐敗暴政,建立民主中國的方案,作為對中國和世界前途負責任的政治力量,作為國際民主陣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歷經在英國倫敦與各地舉辦的懇談會後,2024年3月2-3日,中國民主運動第一屆國是會議於美國維吉尼亞州阿靈頓國家步道希爾頓酒店(Hilton Arlington National Landing)召開,本人以華人民主書院協會常務理事身分,作為台灣唯一的受邀者,以觀察員的地位與會,為大會在中國憲政史和台灣經驗方面提供諮詢意見。

時代背景與意義

中國民主運動第一屆國是會議於此際召開,自有其時代背景與意義。首先,中美關係在川普(Donald Trump)擔任美國總統後發生結構性的變化,習近平的中華民族主義偉大復興夢和數位黨國極權主義的發展,對普世價值體系與全球治理造成嚴重衝擊,美國警覺而在對華政策上改弦易轍,視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戰略競爭對手,進而發動貿易戰。

美國在川普和拜登(Joe Biden)兩任政府內,完成了印太戰略架構與印太經濟架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形成地緣政治與經濟的包圍態勢,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目標的新冷戰時代到臨。

美國區別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的政策,明白顯示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黨國極權政體的非價;系列友台法律的制定,夯實了台美關係,以台灣為準非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盟國,並以具體軍事援助表現對防衛台灣民主的支持。1989年中國民主化的契機在六四遭到撲滅之後,當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因新冷戰導致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發展下墜的狀態,說明了現在是後冷戰時期中國民主轉型的另一個契機。

中國海外民主運動自王炳章中國之春運動以來發展已逾40年,有關促動中國民主轉型策略的討論與研究,累積有大量的成果,而海外民運工作者在各國對華政策上,也逐漸成為重要的諮詢對象。因此,將中國海外民運的經驗與智慧做一彙整,凝聚出符合當前國際形勢的行動共識,兼以影響各國決策,以因應一旦黨國極權體制劇變的爆發,力促中國的民主轉型在風險得以管控的和平環境中實現,乃有其現實上的迫切需要。

第一屆國是會議的26位與會者,並未涵蓋海外中國民運的各方力量,主要為以王軍濤為首的中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北京之春》以社長王丹為中心的編輯委員群體,以及以會長張艾枚為首的紀念胡耀邦趙紫陽基金會成員,是屬於參與六四學生運動的一代知識分子,其他如魏京生為北京之春民主牆運動的代表人物,廖天琪和潘永忠是民主中國陣線在歐洲的代表人物,馮崇義為活躍海外的學者。

名單中不見少數民族以及國內人士。所以第一屆國是會議本質上只能視之為國是會議的準備程序。

議題與共識

第一屆會議為期兩天,時間有限,欲就民主中國的轉型行動方案/革命路線圖以及民主建國後的政治工程形成共識文字,討論的基礎主要是魏京生事前提出的題綱;王丹建議做原則性的表述,避免過於具體與細節的議論;我建議參考抗戰勝利後政治協商會議的議題,因為問題類似,都是要在中國結束一黨專政還政於民;馮崇義則主張民主中國要表明繼承辛亥革命和民國憲政運動的歷史遺產,推崇融會中西文化的台灣經驗。

關於轉型行動方案,最初討論了是否堅持和平理性非暴力抗爭,但從正當防衛或革命權、抵抗權的理論角度而論,本不應任由統治者暴力鎮壓人民。辛亥革命的經驗提供了重要參照,即民變、兵變、政變各種變局的交織與上升,以及國際對民主力量提供的信心,和新政府的及時承認。而海外民運無可取代的功能,就是遊說各國,發動僑民,爭取國際支持。

而關於憲政政治體制的建國工程,如果要對比共產黨的今非昔比,背叛革命,則由共產黨於政協提案而通過的施政綱領《和平建國綱領》,以及1946年1月16日《新華日報》的社論〈論共同綱領〉,乃殊值參考,而其要旨,經過入憲,正主要保存在現施行於台灣的《中華民國憲法》〈基本國策〉章中。

我即建議突出四項:人權與尊嚴、政治民主化、軍隊國家化、黨派平等合法,而且提醒不要像《零八憲章》般迴避自決權問題,這是《國際人權憲章》兩公約的共同第1條,只有接受自決權,民族關係和兩岸關係才有機會重建。討論熱烈的議題是轉型正義,結論是解散中共,黨產充公,究責與除垢,條件免責。

最後討論通過的《推翻中共,再造共和──中國民主運動第一屆國是會議宣言》文本,由王軍濤彙整起草、張艾枚潤稿。討論的過程,和個別與會者關心的議題,則會另以會議紀要處理。宣言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前言漏掉了馮崇義建議的歷史脈絡。宣言內容共有十點,重點如下:

  1. 說明緣起。
  2. 推翻中共暴政,支持民變、兵變和政變,推動專業組織和機構參與運動。
  3. 協商成立臨時政府,取締中共。舉行圓桌會議,制憲建國。
  4. 保障人權。禁止侵害言論、出版、新聞、結社、集會示威、人身、宗教信仰自由和財產權。
  5. 政府民選。
  6. 實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文官超越黨派政治中立,政府機構依法行政,嚴禁濫用權力。
  7. 司法獨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8. 軍隊國家化,政治中立,不得參政,軍人不得參加黨派。改稱號為國防軍。
  9. 維護經濟和金融,健全社會保障系統,保護弱勢群體,促進各族群和社群平等發展。
  10. 與自由民主陣營合作,打擊國際恐怖主義和專制勢力。

前景

次日上午,與會者在美國國會眾議院H-137會議室召開國際記者會,對外宣布啟動中國國是會議以及宣言內容。因時值假日,國會議員都在選區服務,所以出席的記者會的美國人士,皆為國會助理。

美國國會暨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ongressional-Executive Commission on China, CECC)幕僚長陶智(Piero Tozzi),代表主席克里斯・史密斯(Chris Smith)致詞表示,民為貴,君為輕,暴政必亡,因為人在做,天在看。中國的民主變革需來自中國人民內部,但美國可以做一件事,而且必須做的,就是停止資助暴政,其作為也包括停止補貼技術供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監控業務的企業。

美國眾議院美國與中共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Select Committee on the Strategic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主席麥克・蓋拉格(Mike Gallagher)和眾議員馬西・卡普特(Marcy Kaptur),則由助理代表到場致意並宣讀支持聲明。

中國國是會議計畫建立常設的機構,針對中國共和重建的重大施政課題,在各地規劃舉辦專題會議,邀請專家學者事前進行研究,再送交會議代表審議。我在會上曾提醒,中國劇變對全球秩序與區域安全的影響極大,應當邀請大國與鄰國政治領袖或學者也以觀察員地位參與會議,以進行有意義的對話。

在此之外,我更認為,由於台灣特殊的政治脈絡與文化環境,台灣學界研究民主轉型者,對於中國制憲史有較之於中國大陸學界更為全面的認識,在黨國民主轉型與轉型正義問題上有台灣經驗為靠背。

在兩岸長期分裂分治的情形下,台灣主權獨立地位的維護,乃可作為監督與督促中國民主轉型進程的外部力量,與民主中國形成良性競爭的關係。

事實上,台灣如果要在中國民主轉型過程中爭取對於自身憲政民主永續發展最為有利的條件,積極參與形塑民主、文明和友善的民主中國,對台灣的長治久安而言,絕對是成本效益最高的國家發展戰略。這也是我願意以觀察員身分參與的原因,即在國家認同和價值追求上,表明台灣優先。

職是之故,我主張中華民國政府應重視中國國是會議,給予必要支持,以便在中國民主轉型的思想準備和策略規劃上取得戰略制高點,讓台灣的價值和利益能在其間獲得完整表達、尊重與維護,也邀請利益相關的各個民主國家,基於全球治理的考量,共同來關心和管理中國的民主轉型。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轉載自《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

By fdc64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