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自由民主人權之聲

Voice of Freedom Democracy Human in Tokyo

还记得「振兴中华」吗?

—-苏晓康评述东京奥运会日本击败中国赢得乒乓混双冠军

 

【按:「打倒中国队」这种语言,不可能出现在八十年代;中国兵乒球比赛,曾是民族主义煽情的一柄利器,小球确实翻转了大球,你看今日之世界,中美已成双霸,哪里还有「小日本」?所以这次奥运会,日本击败中国赢得乒乓混双冠军,的确是「完成史诗级逆转胜壮举」,让我们看看历史就知道了。此文引自《屠龙年代》中的「电视转播与体育煽情」一节。】

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国度,电视常常使观众和控制者都被愚弄。强人的魅力会因电视的公开性而神话破灭,民众夜郎自大的爱国情结也会被剥得精光而脑羞成怒。电视里的体育转播,便是一项疯狂行为,不断煽动痛苦的爱国情结,同时立即把它宣泄掉。

用电视对民众灌输爱国主义之滥情是中国电视的一贯作法。1961年4月,使电视和乒乓球同时在中国暴得大名的一场国际比赛——第26届世界乒乓球赛,至今令中国人记忆犹新,整个所谓「祖国话语」都是在那时被植进心灵的——庄则栋的勇猛、李富荣的稳键、徐寅生十二大板扣杀星野、丘钟惠绝境一球扳成女单冠军等,这些彷佛是命运的决战,当年都让中国人如醉如狂。

北京当时约有一万架电视机,几乎每架之前都拥挤着几百人。1981年第36届世乒赛,中国囊括了全世界七项冠军,一时彷佛「拔剑四顾心茫然」,老百姓开始对乒乓「小球」没兴趣了,中国的乒乓球也由此从顶峰跌落。

同一时期,中国人正为他们的「大球」苦恼。足球不争气,连亚洲都冲不出去,让球迷们痛苦万分,电视台每转播一次都要闹事。突然,1981年中国女排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夺得第一个中国大球冠军,此后又「二连冠」、「三连冠」,成了民族英雄。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争夺「四连冠」,最后一局即将决出胜负时,实况转播突然转为「新闻联播」,观众勃然大怒,怨声四起。后来中共「十三大」开幕新闻专题,同中国足球冲出亚洲的关键一战转播时间冲突,中央批准把时段让给球迷。

1981年乃中国人的体育年。3月20日,中央台通过国际通讯卫星实况转播世界杯排球赛亚洲预选赛,中国男排反败为胜,击败南韩获小组冠军,电视转播之后,北大、复旦、科大学生立即在校园游行,高呼「振兴中华」——这个八○年代最煽情的口号,便是一场体育赛事的电视转播所引发的民间产物。那天还有人跑到复兴门广播大楼门前高呼「中央电视台万岁」。

事实上,正是前述1981年大学生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被中共意识形态的「头号秀才」胡乔木 嗅出了别一番意味,让中共的「政治操作」有了新的灵感。那次北大学生欢呼中国男排赢球而烧报纸、烧扫帚、敲饭碗、敲脸盆,在校园里游行,首次打出「振兴中华」口号,折腾到凌晨二、三点钟,却没任何一家首都新闻媒体报导——记者们自然视之为恶作剧,而八一年的大学生还昧于「学潮」——谁知胡乔木严厉批评「新华社」:你们太没有政治敏感和灵活性了,对学生的爱国情绪,为什么不懂得去「引导」?这个指示立刻传达给所有新闻单位。我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渠道,也听到这个传达,当时只耸耸肩头,却想不到这个教唆伏笔于此,而埋线千里之外。

多么反讽啊,「振兴中华」的口号,竟然是学生娃娃们,送给中南海老人党的一份馈赠,提醒他们可资利用的一个民意、一份合法性资源,令他们恍然大悟:原来「对外开放」若不搭配「民族主义」,一党独裁何能维系?后来江泽民被邓小平从上海提拔到中南海,顶替遭废黜的赵紫阳,对这份馈赠最为心领神会。

文章转载自苏晓康脸书

By fdc64jp